如何创建碳足迹LCA模型

儒声
2023-05-13
来源:网络

以下文章来源于亿科环境IKE ,作者小亿

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创建一个碳足迹/LCA模型,以及应该收集哪些数据。这是LCA方法核心的**部分,另一部分则是LCA结果的汇总计算与分析,会在下篇推文介绍。

01 LCA模型过程结构

LCA模型由过程结构和过程数据组成,先来看看过程结构的样子。


上图是典型的产品LCA模型,按生产消费过程展开,圆圈代表生产消费过程,箭头代表中间产品,上游过程生产出来并被下游过程使用,这样把上下游过程串在一起,构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模型。

LCA建模,就是不断向前追溯、调查上下游生产的过程。

从终端产品向上游追溯,首先是上游零部件元器件的生产过程,再往上游追溯是行业专用原料的生产过程,再上游是基础大宗能源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,直到自然资源开采过程为止;

向下游追溯调查,就是产品的使用和废弃过程,废弃之后的再生循环则进入了另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。

原则上,与产品相关的人类生产消费过程都应该包含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,每一种原料都对应着一个新的上游生产过程,调查这个上游生产过程,又会出现更多原料,对应更多的上游生产过程。

那么,向前追溯调查的过程会不会是无穷无尽的呢?实际上,基于以下2点原因,LCA模型总是有限的。

1)、追溯过程并非无穷无尽。当追溯到基础大宗能源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时,这些大宗产品的生产链其实不再是不断形成新的上游分叉,而是交织在一起,互为上下游,比如发电的时候要用到煤,而挖煤的时候要用到电,发电与煤炭开采互为上下游。因此,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网状结构。


2)、在给定的cut-off取舍规则下,LCA的模型是有限的。LCA完整模型包含的过程个数,其实取决于我们数据调查的精细程度要求,比如,当原料用量小到某个程度,例如小过1%的原料,不再追溯上游的话,那么这个网络结构其实是有限的,模型中的过程个数是有限的。这就是cut-off rules取舍规则,其实可以理解为LCA数据调查、建模的精细程度。



02 LCA模型过程数据集

现在来介绍LCA模型组成的第二个部分——过程数据集。

LCA把生产消费活动分解为一个一个单独的过程,称为单元过程unit process,每个单元过程都要收集一套输入输出清单数据,称为单元过程数据集unit process dataset,每个单元过程的数据集都应包含6种数据类型。

1)单元过程数据集

自然资源消耗

如天然河水、地下水,埋在地下的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,天然森林、土地等未经人工处理的自然资源;只需要知道消耗量,无需向前追溯调查。

原辅料等物料消耗数据

人工处理的产物,如自来水、纯水,原辅料、零部件、元器件等;不仅需知消耗量,原则上还要向前追溯上游生产过程。

能源消耗数据

与**种数据中的自然资不同,能源是经过人工对自然资源开发后的产物,几乎所有生产消费过程用到的能源,都经过了能源生产过程,属于二次能源;原则上需要继续追溯上游生产过程。如果更加细分的话,运输也是输入。另外还有设备、厂房等生产资料输入,原则上要均摊到其寿命期的产品总量上,通常贡献较小而被忽略。

产品和副产品

即有实物产品,也可以是服务等非实物产品。如果存在主副产品,这个单元过程数据集就需要进行分配,将每项输入输出分摊到各项产品上。

待处置废弃物

无价值的输出,但不能直接排放丢弃,须做无害化处理,例如超标的废水,废气,危废等。不仅需知产生量,原则上还要向后追溯它们的处置过程,这些处置过程也是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组成部分。

环境排放

无需经过人工处理可以直接排放的输出,如各种大气、水体,土壤污染物排放、固体废弃物、温室气体排放,只需要知道环境排放的数量,但并不追溯调查排放之后的自然过程。

2)数据类型分类

6种数据按照流向分类,可以分成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。

输入数据包括自然资源消耗、原辅料消耗、能源消耗;输出数据包括产品和副产品、待处置废弃物、环境排放。收集得到这个单元过程的数据集,其实就是这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平衡表。

另外一种分类,是分成中间流和环境流。中间流intermediate flow)指介于两个人类生产消费过程之间的中间产品或待处置废弃物,包含原辅料消耗、能源消耗、产品和副产品、待处置废弃物。原则上中间流都应该继续追溯调查另一端的过程,由此从一个单元过程连接到另一个过程,串起整个生命周期模型。环境流environmental flow)不联系到其他人类生产过程,只联系到自然环境,包含资源消耗、环境排放,ISO标准里也称为基础流(elementary flow)。环境流只需要有数值即可,无需继续追溯。

(3)单元过程分类

类似的,生命周期模型里的单元过程,也有自己的分类和名称,我们主要根据数据来源,将数据的单元过程分成实景过程和背景过程。

实景过程foreground process)指的是单元过程以及单元过程中的数据集都是调查得到的。

背景过程background process)的数据来自数据库,是其他人之前完成的上游原料的完整LCA结果。

4)判定是否继续追溯在追溯收集上下游过程数据的时候,会存在3种情况。A.出现新的中间流。也就是这个原料或生产过程介于两个人类生产消费过程之间,这就需要继续向前追溯,调查得到一个新的单元过程数据集。B.数据库中有中间流上游的完整LCA。如果已经有人完成了,原料中间流上游的完整LCA,并将结果放在数据库里,那就可以直接连接到上游行业数据库或基础数据库上,无需继续追溯调查,模型的这个分支就完成了;C.中间流影响太小。根据cut-off原则判断该中间流输入输出物对环境资源影响很小,而不必追溯调查,但仍然认为模型是完整的。


这样,当模型中所有单元过程里的所有中间流,或者是连在另一个单元过程上,或者是连在完整的上游数据库上,或则可以cut-off,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,LCA模型才算是完整的,这就是LCA建模的基本步骤和逻辑。

03 LCA建模软件和数据库

LCA建模和计算都需要用到专业的LCA软件工具和背景数据库,目前全球范围内,同时开发了LCA软件和背景数据库的企业只有德国GaBi(GaBi软件+GaBi数据库),以及中国亿科(eFootprint软件+CLCD数据库)。

一个可信的LCA模型有赖于本国的基础数据库,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人从零开始,调查本国至少上百个行业、几百种基础能源、原材料、化学品的近千个开采加工过程,首先保证基础数据库自身的完整性,才能支持下游行业、产品建立完整LCA模型。亿科开发的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CLCD,2009年获得联合国环境署LCA Award**名,2010年正式发布,并不断扩展和更新,是目前国内**公开发布、公开可获得的基础数据库。而且,CLCD还是全球四大独立基础数据库之一。全球范围只有瑞士ecoinvent、德国GaBi、日本IDEA、中国CLCD完成了近千个基础过程的调查和建模,成为独立、完整的基础数据库。换句话说:

全球所有LCA/碳足迹报告或者使用了上述数据库,或者其模型是不完整的。
2023年4月6号,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(Chinese Carbon Footprint Open Platform, CCFOP)正式发布,该平台包含产品碳足迹在线分析系统eFootprint以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CLCD,标志碳足迹进入透明、完整、准确的可信时代。

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在全球范围首次实现了碳足迹模型在PC端和手机端层层追溯展示、层层追溯分析,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,打开碳足迹模型一探究竟!

更多关于双碳领域的资料,文件,标准,政策等,请进入小面小程序下载和保存。

鹅圈子小程序.png






阅读326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